忻口战役中的旧河北村争夺战七星策略
在山西省忻口地区,坐落着一个名为旧河北村的小村落,距离下王庄约四五里地。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在1937年10月的忻口战役中,却成为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。当时,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218旅正在附近的弓家庄构筑防御工事,而旧河北村因其地理位置特殊,成为日军进攻218旅防线的必经之路。
日军深知这个村庄的战略价值,调集了大量兵力和重型火炮,对村庄发起了猛烈进攻。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,日军很快占领了村庄。为了夺回这一重要据点,218旅指挥部经过周密研究,决定组织反击,将盘踞在村内的日军彻底清除。
展开剩余79%根据作战计划,李作栋率领的第436团将从东面发起进攻,李思温指挥的第420团则从北面突入。两支部队约定在拂晓时分同时发起攻击,最终在村中心会师。当时驻守村内的日军有一个完整的大队编制,兵力约1100余人,装备精良,配有重机枪、掷弹筒和山炮等重型武器。狡猾的日军利用村内高大坚固的院墙构筑防御工事,将重机枪架设在屋顶制高点,昼夜不停地向218旅阵地扫射,气焰十分嚣张。
10月15日黎明时分,战斗正式打响。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,436团和420团的勇士们分别从东、北两个方向向旧河北村发起猛攻。日军凭借坚固工事和火力优势,用密集的炮火和机枪扫射阻挡我军进攻。在日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下,两个团的官兵都遭受了不小的伤亡。
在村北方向,李思温团长发现日军炮兵阵地火力异常凶猛。他立即调整战术,命令士兵们挖掘战壕向前推进。当突击队接近日军炮兵阵地时,战士们迅速架起两挺机枪进行火力压制。在精准的火力打击下,日军炮兵阵地很快被摧毁,我军成功缴获了4门七五式山炮和50多箱炮弹,取得了重大战果。
夺取炮兵阵地后,李思温率领420团乘胜攻入村内。然而原定从东面进攻的436团却迟迟未能按计划前来会合。李思温判断,可能是东面地形较为陡峭,加上日军在此部署了重兵,导致436团进攻受阻。这一情况反而让李思温意识到,当前面对的日军兵力可能并不充足。他当机立断,决定率领部队从北向东推进,这样既能解救被困的436团,又能从侧后给日军致命一击。
当420团深入村内时,狡猾的日军利用村中复杂的地形,在各个巷口设置障碍,并在屋顶架设重机枪封锁道路。面对这一局面,李思温精心挑选了十多名枪法精准的狙击手和投弹能手组成突击队,专门对付日军的机枪手。狙击手们精准地击毙日军机枪手后,投弹手立即投掷手榴弹,不给敌人更换射手的机会。同时,李思温还命令士兵们采取挖墙穿洞的战术,绕过日军封锁的巷道,从侧翼包抄敌人。
由于村中多为土坯房屋,墙体较易挖掘,加上李思温身先士卒带头掘进,官兵们士气高昂,很快就突破了日军的防线,攻入一座大院内。在这里,战士们目睹了令人痛心的一幕:七八名衣衫褴褛的年轻妇女蜷缩在屋内,她们脸上涂着锅灰,目光呆滞,显然都遭受了日军的凌辱。这一惨状让所有官兵义愤填膺,战斗意志更加坚定。李思温立即命人送来军衣军毯给这些妇女,并安排专人护送她们撤离。
此时,残余的100多名日军退守到村西南角的一座大院内负隅顽抗。李思温调集三挺机枪封锁了院落的所有出口。疯狂的日军多次试图突围,但都被密集的火力击毙在门口和窗下。在损失过半后,剩余的日军再也不敢贸然突围,只能躲在屋内继续抵抗。
见日军拒不投降,李思温果断下令拆除周边房屋,将木料堆积在院落四周并点火焚烧。熊熊烈火很快吞噬了整个院落,一些浑身着火的日军试图冲出火海,都被机枪火力击毙。短短十几分钟后,这座百年老宅在烈火中轰然倒塌,50多名顽抗的日军全部葬身火海。
夜幕降临时,村北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,日军增援部队已经逼近。李思温立即率领部队撤出村庄,与436团会合后连夜转移到后方休整。这场激烈的村落争夺战,不仅重创了日军有生力量,更展现了中国军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